微山一中始建于1956年,1979年被确定为济宁市重点中学,2001年通过市规范化学校验收。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6.7亩,其中西校区为本部,占地36.7亩,东校区为分校,占地50亩,是2001年10月县里整合原微山县技工学校后划出来的一部分。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55665.4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25人,其中高级教师77人,一级教师92人,一线教师251人,教学班64个,在校生4000余人。是目前济宁市所有重点高中里占地面积最小,基础设施最差,人口密度最大的学校。
微山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整个发展的进程是较滞缓的,教育的质量和品位也是较低的。原因之一是恢复高考后,我们丧失了几次能够迎头赶上和发展壮大的机会,致使现在的教育与我县经济的发展极不相适应。原因之二是人们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学校体制缺乏创新,教育改革的进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原有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必须予以大胆改革。
就在我们为生存和发展苦苦思索的时候,山东省于2004年被列入了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实验区,并于2004年3月2日颁布了《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喜讯传来,我们无不欢心鼓舞。我们由衷地认为:唯有积极实施新课改,让我们这所相对落后的学校与其他先进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参与新的竞争,才会为我们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也正是在这一年,微山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分期投资1.5亿元,建设一所占地近500亩,可容纳120个教学班,在校生达6000人,硬件设施一步达到省级规范标准的新一中,第一期主体工程2007年暑假前竣工,并开始招收高一新生。倘若说新课改为我们赢得了历史机遇的话,那么新一中的建设则会为我们创造新的业绩提供强大的物质和设施保障。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重新调整办学思路,以迁址办学为新起点,以更新现念,解放思想为动力,以新课改为契机,抢抓机遇,大胆实施跨越式发展;打破桎梏,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以人为本,系统推进新课程改革;传承优秀的学校传统与文化,大胆开拓,争创“作风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文化一流”的全国千所示范性学习型高中学校。
微山县第一中学位于,微山县第一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全面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制治校,科研兴校,跨越发展”的办学思路,立足学校实际,实践教育创新,探索并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制度。发扬学校传统,与时俱进,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微山县第一中学位于,微山县第一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作风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文化一流”的全国千所示范性学习型高中学校。
四、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德优良、基础知识宽广而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身心健康,具有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造就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定基础。
微山县第一中学位于,微山县第一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该学校以“建设成一所文化、文明、和谐、开放的现代化高中名校”为奋斗目标,以“士当弘毅、志存高远”为校训,以“倡文化文明、重习惯养成”为特色追求,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敬业、勤勉、向上”为校园精神,倡树“精诚团结、精心谋划、精细管理”的工作作风,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事业乐园”。
微山县第一中学位于,微山县第一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德优良、基础知识宽广而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身心健康,具有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造就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定基础。
微山县第一中学位于,微山县第一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1、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开齐、开足课程课时的基础上,重视音体美学科教学、实验教学,在进入课改的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加强集体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指导、协调能力;特别是加强新课改理念,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与教师素质发展、与校本研究和专业成长等新知识的解读与研究。
(2)加强班子成员自我修养,做到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工作起表率作用,有大局观念,讲团结、讲合作。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好“为民、务实、清廉”教育活动。
(3)加强班子工作作风建设,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雷厉风行,优质高效,发扬民主,敢于负责。
(4)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3、坚持德育的首要位置和核心地位,解决“重智轻德”问题
(1)树立“重生命,重过程,重创新,重实践,把师生培养成能幸福度过一生的人”的教育理念以及以育人为核心、全面发展教育观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积极深入实施“更新观念,全员参与,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工程。
(2)以“崇德、遵规、文明、和谐”为目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做人、处事、学习等方面的养成,把学校办成落实新《守则》、新《规范》示范校。
(3)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和防范,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造“平安校园”。
(4)有针对性、高效地开展好德育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
(5)发挥家庭资源的德育功能,逐步健全家长学校制度和家长激励机制,促进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共建。
(6)以校园文化培育学生独特气质
微山县第一中学位于,微山县第一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开展校园和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校园物质建设中的一楼一宇、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校园隐性的物态文化内容。校园的环境建设不仅仅是硬件质量高,不仅仅在于学习化校园的各种布置装饰点缀,更在于校园景物的人情味和文化亲和力。
各种讲座,主题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生活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要定期举办各种名人讲座和各种文化科技艺术活动,丰富师生精神生活,陶冶人文精神的理想情操;要把学校、年级、班级学生文化专题活动系列化,为学生提供人文素养养成的经历;要充分发掘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活动及学生自发的课余闲暇活动的文化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微山县第一中学位于,微山县第一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二、以学习型社团建设为重点项目,带动学生文化的建设
①依托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发展多样化的学生社团
要大力推进学生社团活动,配备强有力的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组建发展多样化的社团,如“小荷”文学社、研究会等,并逐渐形成高水平的特色、品牌社团。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社团活动,并在高中毕业时在至少一个方面具有专长。
②开设系列讲座,指导学生的社团创新
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而言,创建社团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社团从无到有的建设,从小到大的发展都是一种创业的体验。相关管理和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设计社团的发展规划,为学习型社团的建设赢得好的开端。
③自主管理社团,发展学生的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在社团的动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权。引导学生选择伙伴形成团队,选定社团的发展目标,自己进行现状分析,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评价总结。在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情感等多方面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微山一中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其相应的行为习惯。
④自主设计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通过“社团服务日”、“社团进社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能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学术研讨和动手实践的氛围。
微山县第一中学位于,微山县第一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三、以共同愿景凝聚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让教师参与学校未来愿景的策划,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价值观。鼓励教师设计自己的个人愿景,在实现学校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己拥有的成就感、荣誉感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微山县第一中学位于,微山县第一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四、建设多种学习型团队,凝聚微山一中教师文化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指导,塑造信任、理解的沟通气氛。根据青年教师的学科专长、个性爱好等,在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各个层面,引导组织若干小团队,自主规划团队小愿景,通过经常性的学习、交流,或探索学科前沿,或研究教育教学,他们相互间产生的思想碰撞,会产生新的智慧,酝酿新的改革。学校鼓励各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提供时空保证和政策支持。
4、加强校本管理,落实“两全”目标
(1)实施差异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①将差异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②建立健全适应差异的学生评价制度;③建立适合学生成长实际的全面表彰机制。
(2)创新教学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①以创新教学活动为载体,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作法,激励学生参与、创造;②建立相应评价机制,在还学生以“学”的自由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5、深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
(1)强化师德培训,继续开展好“做文明教师,树师表形象”活动,完善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德育考核,建立评选“育人奖”制度。切实搞好学生评教工作,树立起“严谨科学,育人至公”的良好形象。
(2)完善集中学习交流机制,探索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结合的有效形式。
(3)规范“三级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奖励制度,使课题立项、研究过程管理、结题鉴定,总结推广,成果奖励等环节规范化、科学化。
(4)继续为教师搭建好“班主任论坛”、“教师论坛”等交流平台,出版《微山一中教育丛书》,形成品牌。
(5)继续推行“三课”制度,听评课、说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强化反思性教学实践,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真正构建起“每节教后反思——每周《教学周记》——每月1—2个教学案例——每学期一次反思总结”的教学反思制度和运作方式,加快教师专业成长,落实“教后想想,想后写写”的名师培养工程。
6、强化校本教研,拉动团队学习,以教研组为科研主体,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1)牢固树立“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第一生命力”的思想,积级营造工作学习化、教学研究化的教研氛围。
(2)加强教研组织建设:增设中层机构“教科室”,协调教学、研究与督导工作,主抓教科研工作。强化学科组和年级备课组建设,逐步形成学科组大教研、备课组小教研、边缘学科交叉教研的教研活动模式。
(3)推动教研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做到“三定”:定主题、定时间及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4)积极承办各级教研,加强校际间教研,拓宽科研视野,“借脑”提高。
7、尝试骨干教师“8+1研修制”,支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领域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的学习成为专业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难以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很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为支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学校人力资源调配许可的情况下,可尝试骨干教师“8+1研修制”,即在骨干教师工作满8个学期之后,学校给予1个学期的自主研修时间。这段时间里,教师可暂时脱离课堂教学,受聘于特殊岗位,完全致力于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反思。学校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8、建立教师发展基金,鼓励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化发展。
9、加快对名师、名学科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增强学校竞争力。
(1)加快骨干教师培养的速度,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建立名师培养推出机制,选拔培养对象,帮助制订人个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加强管理和目标检测。
(3)以论坛、研讨会、开放日等形式,缔造强势学科。
10、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构建一个媒体多元,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可以满足师生各种发展需求的开放的资源库。
11、重视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制度的重建和创新,积极探索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新模式、新机制。
12、设立新课程改革专项资金,确保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发放奖励、增设选修课、改善教学设施等方面资金及时到位。
该中学新校建成和使用后,学校高起点规划,高占位决策,低重心运作,近距离服务,全面加强了政治思想建设、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办学特色建设,全方位摸索和探讨了现代学校在品牌管理、战略管理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一中人整体素质,实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尝试。几年来,我们通过全体教工会、党团专题教育会、节日座谈会、师德师风演讲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07、08年教师节,以“为一中争光,为新校添彩”为主题,引领广大教师切实树立创优争先意识,勇于担当,不辱使命。09年及2010年教师节,以“办有尊严的学校,做受尊重的教师”为主题,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师品格和学校品位。2011年教师节,以“凝心聚力,乘势再上,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为主题,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学校大力提倡“德智双修,知行并重”的为师之道,吸纳借鉴名师培养、成长的经验、做法,实施名师“锻造工程”战略。教师实行“导学案制”,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强力构建高效课堂,全面实施课程改革。2008年10月,提出了“先学后教,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其基本要求是:先学后教;基本载体是:导学案+教材;基本环节是(6个):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质疑探究,点拨提升,巩固测评,总结预置。一个目的:实现高效学习。后来我们又把这一模式概括为“361高效课堂”。学校引导教师积极开发自身的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和课程智慧,请进来,走出去,吸纳借鉴名师名校的经验、做法,努力实施名师锻造工程。通过开展多个层面的教学比武,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实验研究以及开办“班主任论坛”、“硕士论坛”、“聆听大家”“十个一工程”讲座等磨教师技能之剑,育教师研究之花,炼教师素质提升之金。对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励志教育,鼓励孩子志存高远、勤奋刻苦、奋勇争先,使他们始终处于高昂、专注、紧张的学习状态,人人有誓言,班班有誓词,并坚持天天集体诵读;邀请北京广渠门中学首位鸿志妈妈高金英老师,清华大学由厨师到博士的农民工张立勇先生,以及清华、北大、复旦学子,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硕士、博士生等到学校作专题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校重视学生生命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成长,培养具有诚实、善良、宽容、积极进取,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
在县委、县政府和教体局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下,我校全体师生员工负重拼搏,2010届、2011届连续两届教学成绩实现跨越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进入了全市先进行列。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始终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探索科学治校,民主治校,质量兴校,文化强校的管理之路,逐步形成了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特色。